6月下旬,我市出台了《關於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實施意見》,“購買清單”包括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社會管理服務事項等6大類321項服務。政府職能“瘦身”,讓社會組織在公共服務領域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如何實現與政府職能轉移的有效銜接並精準地對接百姓需求?
  市中區在創新社會管理中已邁出關鍵一步。記者瞭解到,該區投資1000萬元成立了全市首家社會組織創新園,並將“孵化器”這個培育中小企業的成功模式,運用到社會組織培育之中,通過加強孵化培育、引導規範運作、調研群眾需求等方式,有效增強社會組織的管理服務效能。
  作為省會的中心城區,市中有著龐大的社會服務購買需求。據悉,全區登記的近200家社會服務型組織,大多處於萌芽期,存在職能不完善、運行不規範等問題。社會組織創新園的出現,將開啟全新的探索模式。
  首批孵化“新生”高分畢業
  “在北京、上海等發展較快的地區,社會組織逐漸成長為政府和市場之外、參與社會管理服務的重要的第三方力量,在社會管理創新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日益凸顯。”市中區民政局負責人介紹說,“而市中區的社會組織,普遍存在組織活動未形成項目,組織內部分工不明確,以及職能需求等問題。”
  針對社會組織不同階段的不同特征,市中區社會組織創新園適時打造了社會組織孵化器,從組織發展、項目設計、能力建設等方面進行系統的培育孵化。園區通過與上海恩派公益社會組織合作,對社會組織實施扶持培育、分類指導和規範運作,促進了社會組織的健康快速發展。
  以“齊魯之心”志願者協會為例,該協會是以傳播文博知識為目的的公益組織,雖然已成立3年、擁有400多名志願者,但缺乏核心團隊,組織結構鬆散,服務水平低。2013年6月入駐創新園後,園區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定位分析、教育培訓和管理指導,引導他們進學校,搭平臺,廣宣傳。如今,該協會已擁有自己的核心團隊,管理日趨規範。
  據悉,首批29個孵化社會組織已成功“出殼”。“第一批孵化的社會組織以組織結構為核心,目前正籌劃的二期孵化,將以項目化為核心,因地制宜、‘按需定製’。”濟南恩泉社會組織發展中心主任張常礪介紹。
  有效銜接政府職能轉移
  社會組織創新園實行以社工為主體的管理運營機制,充分調動政府、企業、優秀社會組織共同參與。
  截至目前,園區孵化的20多家機構已確立了公益項目,部分組織已進入社區開展服務。濟南德福養老服務社開展的老年日間照料和為老服務活動項目,已在11個社區設立工作站,開展以照顧老人為主的“助餐、助潔、助聊、助急、助樂、助醫”六助服務。市中區少兒閱讀中心已在6個社區開辦了少兒圖書館,幫助6歲至12歲的孩子養成讀書習慣,豐富了孩子們的課餘生活。
  “在一期孵化的社會組織中,有一些資質不全,也有的存在資金、項目方面的問題。”區民政局負責人說,“成功‘出殼’的標準,必須有相應的資格、資質,自身具備承接服務項目的能力。我們也適當地對孵化的社會組織提供行政、資金等方面的幫助。”
  堅持“政府支持、多方參與、專業管理、社會協同、居民受益”工作原則、堅持市場化運作,在這樣的模式下,市中區社會組織創新園培育了一批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有效承接了政府職能轉移,更好地滿足了公眾的服務需求。 精準對接社區服務百姓
  社會組織創新園創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社區相互協作、共謀發展的新模式,在化解社會矛盾、服務社區百姓、提供就業崗位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目前,已有21家社會組織在接受孵化培育後成功拿到公益項目書,逐步在社區開展活動、服務居民。鄰舍家社區服務中心項目落地二七新村街道辦事處,結合轄區情況及社區備案的社會組織發展狀況,挖掘社區公益人才,協助社區自組織發展,現已開展了創意手工課程、“山那邊的孩子”圖片展等活動;向陽花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也已落地四里村街道辦事處的建設路社區,提供親子、家長能力建設服務。
  同時,社會組織創新園聘請了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藝術學院等學校的專家教授作為督導老師,定期來園區交流,提升園區理論知識層次,提高團隊核心競爭力。“放眼長遠,社會組織的服務範圍必將擴大到精神關懷的層面,突破傳統意義上的公益服務,而建設培訓性機構,為各類社會組織提供後勤給養,也是保持社會組織服務專業性、長效化的一個有力保障。”(本報記者 王立冰 通訊員 朱振)  (原標題:市中社會組織服務邁向專業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v38ivusg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