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長江日報頭版報道了來自長江救援志願隊的事跡和配評。第二版的長江志願救援隊名單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在公佈的112個志願者名單中,50歲以上的有96人,其中60歲的有35人,49歲以下的只有16人。
  僅就一座城市市民的生命安全來說,履行保衛職責的,應該是數以萬計的公安和交通警察。如果說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他們是主力軍,那麼值守在兩江四岸的這個救援群體,無疑是市民安全邊界的守護神。更重要的差別,後者的公共關懷是義務奉獻。今年,他們從波濤洶涌中救起200多人。
  稱他們為老年人,一是從屬於媒體語境中常見“五十歲老漢”的尊重,二是因為普通人年過半百,似乎不宜以“青壯年”相待。從個體而言,他們不是在為接媳嫁女而操勞,就是在家中等候兒女歸來;從群體而言,他們大多退出職場主力,在基層和社區,主要活躍著他們的身影。
  然而,這個群體在社會生活中時有偏頗遭遇。
  最近不少人接到物價調查電話,問了日用品問電器,問了奢侈品問服裝,最後查你的年齡,扔出“我們的調查針對50歲以下。”年過半百的受訪者難掩羞愧,而來電者消費了你的誠意,卻沒有丁點歉意。後來,有老者乾脆告訴對方,我不是你們調查的對象。
  公所周知,商家做廣告搞營銷,搞定年輕人,或者說搞定小孩,就擁有了市場。但這不應當是讓市場調查如此蔑視老年人的理由。如果說老年人不能決定市場物價,難道他們也失去了評判物價的資格嗎?
  老年人被邊緣被漠視有許多原因。如一段時間媒體聚焦的“為老不尊”,引發“壞人變老”的謗議。從而出現了街頭摔倒的老人,只要清醒,就要呼叫“我不訛人”。在中國快速進入老年社會時,政府正面準備不足,卻被不良商家趁虛而入,把老年人當作詐騙的對象。與物價調查讓老人走開聯繫起來,“邊緣”伴隨著“污名”和“奴馭”,是與文明社會格格不入的年齡歧視。
  少年強,則中國強。但我們有很多理由說,看一個地方一個城市,你只要看看這裡的老人,就可以預測這裡的未來,因為有什麼樣的老人,一般就會有什麼樣的兒孫。對於一個歷史悠久市民世代繁衍居住的城市來說,無出其右。
  在有著幾千年傳統文化的中國,祖先是應該接受祭拜的,老人是應該受到尊重的,即使老人們有這樣那樣的不足,我們也應該處以“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的態度,沒有理由邊緣他們甚至戲謔他們。對任何群體,我們都應該理解和接受其獨特的人生經歷,看到他們的主流與亮色。
  以老年人為主體的長江志願救援群體,足以讓年輕人高山仰止,讓這座城市驕傲。一份寸土寸金的報紙版面,拿出首版和二版兩個整版,首次全方位定格和展示這個守候城市“邊界”的老人群體,樹起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我們讀者也向這份報紙表示敬意。
  文/易國祥
  
  (辣味時評,一掃就行!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  (原標題:“守邊界”的老人不應該“被邊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v38ivusg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